【記者陳金聲、徐如宜/高雄報導】
高雄市五福橋以北至九如陸橋下的愛河上游,在雨季過後1個多月未排入雨水與汙水的情況下,不但水清魚現,連水母也漂了進來,讓觀看的民眾驚奇。
這一段水域長約四公里,民眾只要站在岸邊仔細觀看,就可以找到一朵朵忽張忽開的透明水母在水面上漂游。較大的水母,大如人頭,小的如棒球般,有時候出現數隻在一起漂游。有民眾還把在岸邊拍到的水母照片貼上網站,免費替市府宣傳愛河整治成的成果。
下水道工程處養護工程隊長趙建喬表示,愛河上游的水母是隨高雄港域的潮水游進愛河,最常出現的時間是早上6時至9時及下午3時至5時這兩個時段,中午時分太陽正大,天氣太熱時比較難找到。
他表示,高雄市的雨水及汙水閘門已經一個多月沒有開啟,雨水及汙水沒有排入愛河,使得愛河上游的水質更加清澈,才會有這麼多的水母漂進愛河。
趙建喬指出,現在的愛河水域,除了可以看到水母之外,還經常可見大如草魚的「竹魚」在愛河水域追逐虱目魚群,整群的虱目魚經常被「竹魚」追得躍出水面,讓在兩岸觀看的民眾驚叫不已,形成愛河水域的另一種景觀。
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系教授羅文增昨天說,距離出河口愈遠,水質愈淡,水母通常不會游入上游太遠,如今距離愛河出河口處的上游4公里處的九如陸橋下還看得到水母漂游,這是很難得的現象。
他說水母出現的水域,雖然與水質清澈與否有關,但並非絕對,水母會隨潮水追食浮游生物,再觀察幾天,這些水母還是棲息在愛河水域未離去,至少可證明愛河的水質確實已經改善很多。他強調水母有刺細胞毒,民眾應避免用手去捉。
【2004/10/28 聯合報】 |